編者按:近日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發布了《2018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Global EV Outlook 2018),報告從整車市場、電動汽車配套設施、能源需求和排放、動力電池、政策以及2030展望等6方面對全球電動車市場展開解讀。以下是本報對報告內容做的整理和提煉。
整車市場
2017年,電動汽車的全球銷售總量超過100萬臺,同比增長54%。其中,挪威的新車銷量當中有39%是電動汽車,從占比上挪威成了發展電動汽車的排頭兵。排在第二、第三名的分別是冰島和瑞典,電動汽車銷售占比分別為11.7%和6.3%。我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僅為2.2%,但貢獻了過半的全球銷量,并且比世界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美國)的銷量多兩倍有余。另外,電動公交的銷量在10萬輛左右,而兩輪電動車的銷量估計約3000萬輛。
報告中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動乘用車市場保有量達到310萬輛,同比增長57%,與2016年的數據60%基本相當。其中中國市場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全球份額占比達到40%。歐盟和美國市場份額各占40%。挪威是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國家,占比達到6.4%。除此之外,只有荷蘭和瑞典占有率超過1%。
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仍是政策因素。包括減稅和財政補貼,燃油車型排放的提高及部分區域限行,此外政府還會公共采購車輛,促進了電動車型的進一步推廣。此外,城市公交將是電動車型增速最快的市場,電動卡車也會逐步走向商業化。
各國政府進一步部署電動汽車市場計劃,強化電動汽車市場信心。各汽車生產廠商(OEM)也發布了自己的電氣化戰略。
配套設施狀況
2017年,許多國家發布了自己的大功率充電標準(大于200kW)。即使現在還沒有相對應的車輛,一些更大功率的充電設施也已經開始布局。
目前,私人充電樁數量遠高于公共類充電樁。
充電設施目標的確定有助于充電網絡建設的推進,大部分的國家只強調了高速公路充電網布局。
調查顯示,在北歐,車主明顯偏愛家庭和工作場所的充電設施;挪威和瑞典90%以上的電動汽車用戶在家給車充電,20%-40%的車主在工作場所為車充電。在美國,平均每個電動汽車約有0.9個家庭充電器。
中國的數據顯示,2017年有23.2萬個私人充電樁。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推廣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私人充電樁約占市場充電樁總量的80%。
能源需求和排放
2017年,全球電動車電力消耗54TWh,高于希臘全國的用電量。其中,中國占據了91%的用電量,大部分是客車和兩輪車消耗。輕型車的耗電量增長顯著,高于客車和兩輪車。
中國由于電動市場規模最大,二氧化碳減排成績最好。到目前為止,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導致電力需求上升,并影響電網傳輸。對于電動汽車充電時間的優化,可以轉移負荷,以確保電力供應與需求之間的良好匹配。比如將大部分電動汽車充電時間從傍晚高峰轉移到深夜,晚上使用風力發電,白天使用光伏發電等等。
動力電池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在過去十年中顯著降低成本,性能也得到了明顯提高。過去5年來,電子技術的持續發展成為鋰離子動力電池競爭力上升的主要驅動力。
影響動力電池成本的因素主要有電池化學材料特性、動力電池規模化成本、動力電池成組尺寸大小和充電速度。
鋰離子電池仍將是動力電池的首選,通過技術改進可提高電池性能。其它電池類型預計在2030年以后開始普及應用。
在未來幾年內,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有可能包括:
對于陰極,減少現有陰極化學中的鈷含量,提高鎳的比例;對于陽極,進一步改進石墨結構,實現更高的充電效率;對于電解質,開發凝膠狀電解質材料,固態電解質也可能被引入并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電池安全性。
鋰空氣和鋰硫電池的技術水平較低,實用性能還有待測試,并且性能優勢仍然未經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