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GSMA Intelligence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13億5G連接,中國將占其中的1/3。到2035年,隨著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醫療網、教育網等各種5G行業應用的興起,我國5G的連接數至少還有10倍的增長。每個連接節點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安全可信、可共享性,決定著以5G為首的新基建,最終對社會經濟發揮的實用效能。眼下,區塊鏈技術正幫助我們安全地用好這些數據。
區塊鏈在政務領域初露鋒芒
從比特幣、數字貨幣開始,曾經充滿爭議的區塊鏈在北京智慧政務中走出了新格局,這種新格局為5G與區塊鏈的結合,打開了思路。
“我們一直在苦苦尋找到底什么技術能解決數據的穩定可靠,而不是完全靠管理、靠通知、靠批評、靠講評,在這里邊我們關注到了區塊鏈。”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峰在“華為智慧政務峰會”上分享了北京市在政府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實踐經驗,運用區塊鏈,政務的數據管理做到了透明化、可追溯、能協作,展現了區塊鏈應用在政務領域的“真香”。
潘峰把區塊鏈目前已經發揮出來的作用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驗證類,我國整個證照庫達到了幾十億條,驗證就是解決如何確保“證照”就是證照、“我”就是我的問題。原來線下的鑒別、驗證轉移到線上以后,就得變成智能合約。這種智能合約對政府的合約效力和后臺區塊鏈的算力會提出巨大的要求。
第二類是確權類。目前雖然還在疫情期間,但司法系統,尤其是北京法院領域并沒有因為疫情延誤對一些案件的判斷,很多是通過北京互聯網法院進行確權的。
第三類是溯源類。北京各種政務服務產品,包括健康碼和北京市健康寶,這些產品并沒有采集過使用者的位置,很多人會關心:既然沒有采集過我的位置,你怎么知道我去過高風險地區?原因大概分為幾種。第一種是使用者在高風險地區發生過交易行為。第二種是使用者的高風險地區的車票、飛機票提供了信息。北京健康寶前臺只是獲取了使用者的人臉,確定“你”是你、“我”是我。健康寶還有公安部門提供的數據。公安部門后臺數據大約有1000多類,通過區塊鏈把數據集中在一起,其中包括使用者的出入境、銀行、鐵路等信息,這些數據脫密以后,給政務服務平臺提供的只有身份證號,這是非常穩定、可靠的數據。溯源類是通過數據的存在和交易的發生找到源頭。
數據管理的一個趨勢是通過重新定義數據格式,打通數據與數據之間的壁壘,產生更大效益。華為數字政府業務部副總裁白衛肖認為,數據的打通應該由業務來驅動。在政務領域,華為也是以政務業務應用場景為抓手的。比如華為的區塊鏈可信政務服務平臺,瞄準企業開辦的效率提升目標,不僅數據上鏈,業務流程也可上鏈,委辦局責權清晰、聯動審批、全程可追溯,為企業帶來“秒批”體驗。
“鏈”接比連接更有保障
過去,通信解決了人與人的連接問題。當數據過多產生的時候,連接就應該變成“鏈”接,這使數據成為可靠、可信、可用的數據。現在通過連接得到的數據需要使用者自行判斷,未來會有一種業態,不用使用者來判斷,你看到就絕對會相信。
在北京海淀區的房屋買賣中,由于相關的婚姻登記都上了鏈,以前需要很多證照才能解決的事情,現在到交易大廳做了確認就可以完成。這就是不同區塊鏈通過鏈上的內容和整個鏈,實現智能合約的設計,完成了共享、認證以及存證三類問題。
潘峰認為目錄區塊鏈是北京市大數據的“定海神針”。北京相關委辦局按照職責,或者系統中的目標形成數據目錄。在目錄區塊鏈中,北京把所有委辦局的行政職能處室的職能“翻譯”成了職責目錄,同時從技術角度把各委辦局系統里的控表目錄提煉成數據目錄,從數據目錄找職責目錄。
潘峰說,如果一個機構的職責目錄對應不到數據目錄,那這個職責就要考慮是不是應該拿掉或者是不是不完整,這一事件會反饋到政府中負責機構編制的部門,要重新明確部門職責,因為所有的部門職責最終一定會產生數據,這些數據除了自己部門使用,還要讓其他人也能使用,才具備真正的價值。通過這樣的梳理,才能建立完整的管理閉環。
在技術上,整個區塊鏈上的所有節點是一種鏈接關系,這種鏈接關系有權利保障,由此建立了一個可靠的鏈接,按照區塊鏈中聯盟鏈的規則確定大家不同的投票權利,確保數據共享。區塊鏈還可以做授權和考核,每個在鏈上的人通過智能合約,可以看到自己的和有授權的所有目錄,在使用時通過哈希算法取得所點擊目錄的系統密碼,從而使用這些目錄,這一過程也會留痕。
賽迪智庫數據治理研究室主任王偉玲說,這種目錄就像是查字典時的“字典頭”,或者說像書的章節目錄一樣,提供查閱方式。目錄上鏈,數據量是可控的,但對應的數據是海量的。目錄區塊鏈目前面臨的難點是目錄后面有沒有相應的數據,例如近兩年在工業企業中推動的工業目錄建立,企業的積極性參差不齊,目錄對應的數據質量就參差不齊。
5G+區塊鏈處于產業前期
“5G和區塊鏈可以相互賦能。”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杰認為,5G指向萬物互聯,只靠連接無法建立起有效的盈利模式,“在萬億級的連接情況下,誰對誰做了服務?如何收費?這就需要區塊鏈來做貢獻,因為區塊鏈對應每個節點都有一個賬本;但區塊鏈目前的記賬效率比較低,賬本以分布式存儲的方式存在若干服務器上,形成大規模的并發通信,信號吞吐量大,以前的通信網絡能力是無法支撐的,存一次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但5G與之前的移動通信網絡的集中式結構不同,5G網絡也將是一個分布式網絡,它的超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可以支撐區塊鏈的大并發量要求。潘峰認為,在5G中使用區塊鏈,將讓5G更加可靠。
目前,一些創新型企業已經開始利用 5G+區塊鏈,圍繞場景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北京信任度公司建立的新能源資產管理平臺,運用了“區塊鏈+物聯網+5G”技術,通過與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檢測中心等多家公信機構協作,完成對光伏資產的全生命周期上鏈。包括資產評估數據、實時獲取的發電數據、設備健康狀態、收益等。這個方案解決了光伏設備分布在野外帶來的在資產交易中追溯難、認證難、授權難、分拆難等問題,使資產、財務數據、生產數據真實性的核查變得簡單。
智安鏈云公司利用“區塊鏈+5G+AI”,打造了商業保險反欺詐控費區塊鏈應用平臺,它打通了醫療數據、健康數據、金融信用數據、保險數據和公共衛生數據等數據孤島,動態刻畫投保人健康畫像、保險畫像和金融信用畫像。這一平臺可以幫助商保公司提效控費,同時幫助數據部門改善數據治理。
應該說,5G+區塊鏈的應用剛剛起步。王偉玲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區塊鏈對海量數據管理的案例還沒有出現。這主要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區塊鏈的節點,記賬產生的并發數是超量的,而且區塊鏈每個數據要加密計算,對算力要求也很高,因此區塊鏈在目前環境下使用效率還比較低。潘峰認為,現在區塊鏈產業還很薄弱,因為它沒有跟通信結合起來,相信區塊鏈下一步一定會跟通信做有效的結合。
目前通信行業已經在討論將通信網絡與算力相結合的可行方案,在通信節點上、5G基站中增加算力是大勢所趨。隨著節點算力的增強,未來或者不僅有5G+AI成為普惠技術,5G+區塊鏈也將成為數字經濟基石。